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,对保障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。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任务,促进教师钻研教材、改进教学方法、提升教学能力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由李伟老师主讲的“教案及教学组织”培训活动于2022年10月22日正式开讲。我校吴陆军校长、梁华青副校长、孙丽主任以及所有新晋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。
课前准备
课前准备指的是老师的备课,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。
1.备教材。老师们在分析教材时,不能只是简单地分析本节课的知识,而是要结合考题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比重,然后再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。必要时我们还可以整合教材内容,把联系性强的章节整合在一起教,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。
2.备学生。我们教授的对象是学生,所以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分析,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,了解他们的哪些原有知识有助于理解新学内容,而哪些知识的缺乏能阻碍理解新内容,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,这样老师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,学习习惯,大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等等,这些都能为我们上好课做铺垫。
授课
我们精心备好的课如何才能高效的教给学生呢?课堂45分钟是关键。
1.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。老师讲课要备课,学生上课也要备学,这就是预习。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。
2.巧妙设计问题。一节课45分钟,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紧跟我们走呢?那就是启发式教学不断抛出问题,让学生处于紧张而快速的思考状态,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听课。当然我们给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,让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回答的机会,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巧妙的设计问题,把所讲的每一个知识都换成几个小问题,在讲每一个点的同时提出相应的问题,这样,学生就会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,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。
3.做笔记。做笔记对课后巩固和阶段复习大有益处,同时也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,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,做到”动手”。
4.小组合作。实行小组合作学习,能使学生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相互协调,相互配合,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,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。但要注意,既然实行了小组合作,老师就要对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奖励或惩罚,否则,就失去了意义。
5.善于使用思维导图。我们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,而且学生们学过的东西忘得特别快,针对这种情况,老师们应该把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,整体化,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,学生就会一目了然的发现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。
课后反馈
1.及时检查。一堂完整的课是需要有课后反馈的,为了让学生充分消化所学知识,老师们是要留课后任务的,但不管是书面作业还是背诵内容,老师们一定记得检查,要知道部分学生的自率性不高,否则学生不会认真完成,从而影响掌握.
2.练习到位。在平时的教学中,给学生讲的时候他们听得很明白,当堂给的练习也会做,但过后就会忘的干干净净,再碰到同样的题型时又不知道从何入手。这说明我们没有给到学生足够的练习加以巩固,我们讲完就要多给出相同类型的练习题,反复讲,练,直到学生完全掌握。
“教无止境,学亦有益”,此次教学活动的既是一次教师素养的提升,同时也搭建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、相互交流的平台。有实践才能有积累,有积累才能有经验,相信老师们在以后会一如既往,不断努力,成就更好的自己。